直肠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原则
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,包括有腺瘤(其中有绒毛状腺瘤),儿童型息肉、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。简单的说,直肠息肉就是是一种直肠核膜增生的赘生物,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患。从病理上来看,其内容不一,有的是良性肿瘤,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。近年来认为结、直肠癌的早期就是直肠息肉,及早切除直肠息肉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发生,所以直肠息肉作为癌前病变,更受到重视。
直肠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原则
直肠息肉临床表现
1.便血:为鲜血、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。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。 2.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,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。 3.直肠指检:直肠中、下段的息肉,指检可触及柔软、光滑、活动的结节。 4.直肠镜检:腺瘤性息肉呈圆形,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。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,形似菜花,软如海绵的大息肉。炎性息肉蒂长色红。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。 5.若发现多个息肉时,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,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。
直肠息肉的常见病因
一般认为,肠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,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,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,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,没有性别的差异。
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;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,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,糜烂溃疡愈合之后,导致疤痕逐渐收缩,形成息肉状,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,致腺体阻塞,粘液储留而发病。
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,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,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形成肠息肉。
民众健康网携手多家医院,为您提供线上咨询医生服务
·崇尚性解放艾滋将离你越来越近
·报复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
直肠息肉病因病机
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,至今尚未明确,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1 饮食因素:
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,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,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。
2.遗传因素:胎儿在胚胎期,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。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。
3.慢性刺激:由于饮食习惯改变,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;或因痢疾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血吸虫病、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;以及慢性便秘,粪便干结等,均可刺激直肠粘膜而发病。
直肠息肉的诊断
从病理上来看,其内容不一,有的是良性肿瘤,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。
低位带蒂息肉,排便时脱出,肉眼观察即可诊断,但不能除外多发性息肉及息肉病。如有无痛性便血,经指诊及窥肛触到活动性柔软肿物或看到息肉,亦可诊断。经上述检查如末发现疾病,即应行乙状结肠、纤维结肠镜检查或气钡灌肠造影,可确定其位置、数目、大小、性状和范围。同时取材送病理检查,确定有无癌变,以便选定治疗方法。
直肠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原则
诊断依据
1.直肠指诊或肠镜发现息肉。
2.血便或排便时有息肉脱出肛外。
直肠息肉的分类
因息肉多少、位置高低、性质不同,可分为腺瘤性息肉、乳头状息肉、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四种。
1、炎性息肉:亦称假性息肉,是一种炎症改变。由于肠粘膜溃疡(如溃疡性结肠炎、痢疾等)愈合后所引起,多在直肠,不会癌变。
小儿便血可能是息肉作祟
2、息肉病:本病为结肠及直肠多发性息肉,有多种类型,常见者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、息肉综合征、遗传性黑斑息肉综合征、幼龄息肉。前二者易恶变,后二者不易恶变,90%以上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;有的全部结肠受累,少数患者胃及小肠也受累。息肉形态和大小不一,有的群生,有的甚至长成融合一片,息肉呈红色或黄白色、质软,有的表面糜烂或溃疡,分泌大量粘液。早期无明显症状,以后常有腹痛、腹泻、粘液血便。常继发感染,症状加重,出现稀便、味臭,带泡沫粘液血脓,偶有便秘,饭后即有便意感或里急后重感,由于长期消耗而出现贫血、消瘦。遗传性黑斑息肉综合征伴有面部、口唇周围、口腔颊粘膜、手指、足趾、手掌、足跖、肛门周围和阴道的黑色素斑点。
3、腺瘤性息肉(直肠息肉):腺瘤性是顶多见的一种息肉。是一种肠道的良性肿瘤,多见于儿童。由腺样组织构成,初起在粘膜上有一个小的突起,多无症状,逐渐长大如黄豆粒,再大如核桃。质软有弹性,色多鲜红而易出血。无蒂者称为广基息肉;有的因肠蠕动及粪便推动使息肉下移,将肠粘膜拉长成蒂称为带蒂息肉。如蒂部纤维化,血运减少,息肉则变为黄白色。由于粪便反复摩擦及压迫,其表面常发生糜烂而出血则排便带血,色鲜红附于粪便表面,偶尔带有粘液。位置较高者称为高位息肉,不易发现。直肠下部息肉或蒂部较长者,排便时可脱出肛外,称为低位息肉,易于发现。一般便后可自回,若反复脱出,逐渐则不能自回,需手法送回。此时便条常有压痕沟,可出现排便不畅、下坠、里急后重等不适感。息肉常单发,偶有多发。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,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。
4、乳头状息肉(绒毛乳头状瘤):本病少见,约占成人息肉的15%,多发生于35-50岁的男性。也是一种良性腺瘤,但先由粘膜表面细胞生长,然后肠腺发生改变。多发生直肠或乙状结肠下部。常为单发,广基无蒂或有短蒂,表面不平,有很多细长的绒毛样突起,呈颗粒状,分成小叶,形似海绵,呈红色,血管丰富,易出血而便后带血。若其表面发生感染、糜烂,则混有粘液。如带蒂者位置低,排便时脱出肛外,常有便频、腹泻或排便不畅感。恶变率比腺瘤高(据手术切除材料统计,约占20-70%)。乳头状纤维瘤是乳头肥大,不属此种。
专家提示
儿童型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5-10岁儿童,多数小于1cm,单个,带蒂,会自行脱落,因炎症和腺体阻塞潴留所致,临床上除便血外并无其他大碍。成人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多,具癌变趋向,因而一经诊断,宜早行手术切除之。
直肠息肉的治疗原则
1.电灼法:在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。
2.套扎法:用套扎器将胶圈套住息肉蒂根部。
3.切除法:蒂粗或基底宽之息肉可在鞍麻下手术切除。
用药原则
1.单个或小息肉病例以抗生素、灭滴灵和其他辅助药物为主;;
2.多发息肉或临床症状重病例,用药除用抗生素外,尚应加强支持对症治疗。
疗效评价
治愈:息肉切除后,症状消失,排便正常。
- 上一篇:解析直肠息肉诊断与治疗
- 下一篇:肠梗阻的相关知识
- ·肠息肉组织学分型介绍 (03-11)
- ·结肠息肉各型特征介绍 (03-11)
- ·解析直肠息肉诊断与治疗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(03-11)
- ·肠梗阻的相关知识 (03-11)
- ·治疗直肠息肉的外治法 (03-11)
- ·大肠息肉的治疗和症状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的病理表现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的治疗与护理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需做的检查是什么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出血 (01-20)
- ·直肠息肉的分类 (05-30)
- ·结直肠息肉的诊治 (05-30)
- ·直肠息肉如何治疗? (01-20)
- ·直肠息肉及时治疗保健康 (05-30)
- ·直肠息肉的电灼疗法 (05-30)
- ·治疗直肠息肉的外治法 (03-11)
- ·直肠息肉需做哪些检查 (05-30)
- ·息肉作祟导致小儿便血 (05-30)
- ·肠梗阻的相关知识 (03-11)
- ·哪些食物含雄性激素? (01-18)
- ·招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执业医师的优 (01-12)
- ·长沙医疗机构利用奥运冠军形象虚假宣 (04-01)
- ·湖北武汉试管婴儿年增4成 (01-12)
- ·中医保健之"倒春寒"养生四大妙招 (04-01)
- ·肖策群书记强调:要着力研究解决影响 (01-12)
- ·红豆补心 绿豆补肝 黑豆补肾 (01-18)
- ·湖南:今年起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 (01-12)
- ·青春痘男孩少得心脏病 (06-02)
- ·防流感!外出回家先洗手 (06-02)